找到相关内容194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日中天台宗之教义

    发展了中国天台宗的《法华经》教理和实践,还熔铸了法华圆教、真言密教、大乘菩萨、念佛往生等几乎全佛教诸法门的教理和实践,开拓了多种特异的教义,形成了日本天台宗独特的本觉法门。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神道、...消失了,最后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佛教入团仪式而存在。而且大小二都仪礼化了,因小乘出家的叫小乘声闻僧,因大乘出家的叫大乘菩萨僧。作为佛教入门第一步的受戒,自古都受重视,但随着时代的更替,受戒制度也...

    (日)平了照 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2851572.html
  •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─以见月律师为中心(2)

    独就戒律言,则基本上采取大小兼受(即兼受大乘菩萨与小乘比丘)的方式。以戒律改革著名的道宣为例,同时并重小乘律藏(如《四分律》、《十诵律》)与大乘戒经(如《璎珞经》、《梵网经》),又时有偏重前者的...求没了分别。所以,没有出世的声闻功德,就不能有大乘的入世妙法,必将引起不良的后果。[186] 明末佛教丛林菩萨极为盛行,而宝华山千华律于兼弘大乘律之余,特重声闻律的弘扬,对明末丛林戒法浇薄之矫正,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4851948.html
  • 论佛教的自杀观

    中的自杀事例。(C)阿毗达磨(abhidharma)典籍中有关自杀问题的评论。第二部份讨论大乘佛教的自杀观及   其理论基础。同时也论及古代中国佛教僧侣宗教自杀的性质。文献包括大乘经论,律疏,菩萨...,大乘菩萨中也有明言鼓励这种做法。《梵网经》   菩萨中有一是:   “若佛子,应好心先学大乘威仪经律,广开解义味,见新学菩萨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论,应如法说一切苦行,   ...

    恒清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5156221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思想之研究(1)

    、研究主旨:   本文主旨拟在探究宗喀巴菩萨思想的意义,及其诠释是否足以建构大乘佛教的实践理论。   此中所谓佛教的大乘实践理论,即是指能够融贯大乘佛教戒律学的内涵,并且基于大乘佛教思想的本质义,能够解释大乘经论中所呈现的增上学之戒法原则与概念,指引实践戒律的正确方向之知识体系。[1]宗喀巴的菩萨思想即具有上述的基质,展现在其论著《菩提正道菩萨戒论》中。   本文侧重于探究其菩萨思想形成的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760060.html
  • 论禅宗无相的源流

    是起源于牛头宗。印顺法师则明确反对柳田圣山的观点,认为禅与菩萨相合,是禀承道信的门风;同时他认为道信的戒禅合一,是受到了南方,极可能是天台学的影响。1983年,田中良昭先生对北宗系《大乘无生方便门》...的精神在持要求上的具体表现。1999年,王月清先生从整体佛教的角度考察了无相,指出无相是慧能禅宗对大乘菩萨戒法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,从这一创造性的无相(佛性、持心戒)法中,我们可以透视出南宗顿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2665746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

    心灵的解脱。   戒律观方面,中国佛教戒律观重视大乘菩萨,隋唐时期,大乘菩萨非常盛行。道宣律宗强调《四分律》分通大乘,天台、唯识、华严、禅等宗派佛学均主菩萨,在戒体上“以心为戒体”,这突出地体现...按照印度佛教的一般说法,修行解脱是一个长期过程,需要累世修行,不断地积累功德。例如《杂阿含经》中就说:“精勤修习……渐得解脱。”大乘佛教也提出了菩萨修习要经历“十地”的说法。   佛教传人中国内地以后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25996040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

    ldquo;声闻”、“小乘”,并在此基础上,制菩萨大乘大乘是适应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而制定的,大乘经典将大乘整理成“摄律仪戒&rdquo...;十诵律》、《摩诃僧只律》、《五分律》、《善见律毗婆沙》等相继译出。大乘戒律方面,《菩萨本》、《优婆塞戒经》等也逐渐传人。南北朝时期,出现了专门讲习律学的律师。南朝有讲习一切有部《十诵律》的十诵律师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196049.html
  • 三乘戒律的对治重点

    发起菩提心,故无舍弃众生的过患,所以小乘主要对治三毒烦恼中的贪心,如果没有遣除贪心,则易毁犯四根本中的邪淫戒等。而在大乘中,只要生起嗔心损恼他人,就破了菩萨。相对而言,大乘中生贪心犯戒作不净行,其...;在传承上师的教言中也提到,就守持别解脱而言,生一百次嗔心,不如生一次贪心的罪业重。就守持大乘菩萨而言,生一百次贪心不如发一次嗔心的罪业重。   若有人因此以为自己是修大乘法,生些贪心无关紧要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戒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82020223.html
  • 大幻化网坛城简介

    顶礼,即可消除多种罪障,乃至破根本誓言之重罪亦当净除无余。根据确凿的金刚语:任何修行人,若能向坛城诚心礼拜,则不论是破坏小乘的别解脱或者毁犯大乘菩萨,甚至失毁密乘三昧耶戒都能恢复清净。在《拔脱地狱...      原始怙主智慧界,妙用不灭大悲力,  显现方便幻化网,顶礼寂怒之本尊。   密宗金刚乘,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大乘法门,其特征主要是殊胜的方便琳琅满目,它可使具备殊胜因缘者,...

    丹增活佛重新整理

    |大幻化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837566583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99)

    一套次第性的窍诀,绝对不会揠苗助长。佛教里的各种戒律,如皈依、居士、出家,以及大乘菩萨和密乘,相当一部分人不敢受,实际上不用害怕,除非你想继续受苦,如果愿意解脱的话,这些约束完全是解脱的方便...我怖畏,须舍手足等。 大乘六度万行的境界不可思议,尤其是发了菩提心后,在漫长的修行道路中要布施头目脑髓、妻子儿女等等。听到这些之后,对佛教一无所知或小乘根基的人就产生畏惧:“如果要我也这样布施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11263213298.html